1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资助学科名单正式公布,张德芳教授作为负责人的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入选,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受到资助的简牍学“绝学”学科。
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扶持全国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培育壮大“绝学”、冷门学科人才队伍。
(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资助学科名单)
从20世纪初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国出土的各类各时代(主要是先秦到秦汉魏晋)的简牍已有200多批(次),近30万枚左右。数量如此之多的战国秦汉魏晋简牍,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湖北云梦博物馆时指出:“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甘肃是汉简大省,是中国简牍学的发轫之地。就目前而言,湖南的楚简、里耶秦简、走马楼吴简,苏仙桥晋简以及湖北的楚简和秦简,甘肃的秦简、汉简以及清华、北大、岳麓书院收藏的简牍,代表了从战国到魏晋时期以文字为载体的原始记录,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历史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简牍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西北师范大学自1940年起,就有阎文儒、金少英等知名简牍学者相继在学校任教,推出了《汉简臆谈》等一批优秀学术成果。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作为唯一的“冷门”绝学学科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列入“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重点扶持的“4+1”建设学科。实施“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以来,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学科团队、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合作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简牍学师资队伍,并已凝练形成简牍文献学、简牍文字学、简牍考古学、简牍文化资源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此外,西北师范大学积极参与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玉门关汉简、悬泉汉简整理和居延新简再整理工作。2023—2024年,由学校骨干成员参与整理、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作为署名单位之一整理编撰的《悬泉汉简(叁)》《悬泉汉简(肆)》相继发布,使学校简牍学科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张德芳教授及其团队编撰的《甘肃秦汉简牍集释》系列丛书)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作为署名单位之一整理编撰的《悬泉汉简》(叁)(肆)出版)
为进一步加强简牍研究学术影响力,西北师范大学推出了包括《出土简牍与秦汉帝国》《简牍文书与汉代西北边政》等重要著作在内的“简牍学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丛书”。同时,学校也长期致力于推动简牍研究国际化,持续加强与瑞典皇家科学院、雅典大学等机构的交流合作,打造经典“海外简牍学名著”系列丛书品牌,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简牍资料传承中心。
(“简牍学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丛书”出版·部分)
(“斯德哥尔摩藏斯文·赫定档案图集”丛书出版)
西北师范大学也十分注重“简牍学”平台搭建。学校于1997年创刊《简牍学研究》,是国内较早创办的出土文献类学术集刊,目前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15辑,发表简牍研究及相关学术论文近300篇,成为国内外简牍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2024年10月,《简牍学研究》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资助集刊,刊物建设由此迈上新台阶。同时,学校也积极开展简牍数字化研究。2024年6月,西北师范大学开发完成的集实物库、释文库、字形库、著录库、文献库和专家库“六库一平台”的“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发布,推动并实现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活化利用。
(《简牍学研究》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2024年度资助集刊)
(西北师大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上线)
此次,简牍学作为“绝学”学科得到中国历史研究院的立项扶持,标志着简牍学在学术界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认可,将会引起社会各界对简牍学及其研究成果的关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简牍学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还能吸引社会力量对简牍学研究和相关文化产业给予支持,推动简牍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同时,中国历史研究院首次将简牍学列入“绝学”学科扶持计划并大力支持,无疑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学术交流等提供了有力支持,真正实现了使绝学不绝,冷门不冷。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学术委员会成立·张德芳教授获聘委员会主任)
同时,随着学科地位显著提高,简牍学的教学科研人员感到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提升,从而激发了进一步做好专业工作的动力,必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简牍学的教学和研究之中;有了充足的经费资助,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简牍学研究提供了经费和物质上的保障;借助扶持计划所搭建的平台,简牍学研究者有更多机会与其他相关学科以及海内外学者交流合作,从而拓宽研究视野,从不同角度和方法来研究简牍学,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中期评价会)
获准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立项后,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下一步将依据申报计划,组织团队对简牍学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拓展其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设立若干重点专题,如简牍与秦汉史研究、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简牍语言文字与书法艺术研究等,组织力量进行深入攻关,争取在这些领域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提升简牍学在相关学术领域的地位。积极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开展简牍学的跨国比较研究,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首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7月21-24日在敦煌召开)
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北师范大学从1993年即开设“简牍学”课程,培养简牍整理、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1995年开始招收简牍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成为国内最早开展简牍学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今后,将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定期举办简牍学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等,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会,为简牍学人才提供与学界前沿交流的平台,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创新。为简牍学专业的优秀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研究。同时,设立简牍学科研基金,资助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简牍学人才评价标准,对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读书班开展读简活动)
在学科体系构建方面,继续拓展简牍学交叉学科的外延,积极利用自主设置“简牍学”交叉学科博(硕)士学位点,结合简牍学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设置跨学科的专业方向或研究课题,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和综合素养的简牍学人才,以适应简牍学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需求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一个集科研、教学、展览、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简牍学研究中心,配备先进的研究设备和图书资料,为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
(西北师范大学成立“简牍学科交叉中心”)
总之,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从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资助学科,充分显示出学术界对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建设成效的高度肯定。今后,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建设将以此为契机,一方面要利用好扶持的资金和资源,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还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确保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成果产出、团队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需要有实质性的进展,以回应各方的期待。
供稿\魏振龙
审核\李东海 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