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获批立项,我和我的团队成员都非常激动,也深感身上的担子很重。这是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必须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晁福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11月12日,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拟资助学科名单对外公示。随着公示期届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经过多轮严格审核遴选后,在全国范围内扶持的10个“绝学”学科团队正式确定。中国历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肩负着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使命。中国历史研究院推出的“绝学”学科扶持计划,为全国史学界开启“绝学”学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征程,注入了新动能。
提振“绝学”学科发展信心与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
“全球化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已经成为普遍趋势。有些学科平时不太受到关注,但对广泛汲取人类文明已有成果、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绍祥表示。
发展“绝学”、冷门学科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难度也不小。对于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获得立项的“绝学”学科负责人深感使命与责任重大。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华学诚认为,该计划对于历史研究力量的整合、冷门“绝学”学科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战略性安排。他谈到,古典文献语言学学科入选“绝学”学科扶持计划,令人倍感振奋,将以更严谨的治学态度深耕学科发展。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表示,“西夏学”的入选是我国几代西夏学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作为接棒人,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强调,该计划对培育壮大“绝学”人才队伍、推动“绝学”学科发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在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研究员郭孟秀看来,入选该计划不仅是学术界和社会对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多年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全国学术界同仁的高度认可,更是对长期坚守冷门“绝学”领域学者们的莫大激励。
“提振信心,坚定决心”,这是受访“绝学”学科带头人的另一大感受。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犹如一剂强心针,使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凝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有组织的科研项目中,为加快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同题共答、同心共进。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提出,此次回鹘文献学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学科的重视,也反映了新的学术导向,旨在确保这些学科有人研究、有人传承。“埃及学能够获得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充分表明我国对世界古代文明研究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必将为埃及学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郭丹彤满怀信心地表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认为,“绝学”学科扶持计划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将为打造一批“绝学”研究高地提供支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原、传承和当代利用注入活力。“简牍学作为‘绝学’学科得到立项扶持,标志着该学科在学术界的重要性被进一步认可,学科地位显著提升。”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德芳谈到,简牍学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感到自身价值获得了肯定,将以更大的信心与热情投入简牍学的教学和研究之中。
从受访“绝学”学科带头人的话语中,记者深刻体会到该计划的重要意义与时代价值。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舞台上,推动“绝学”学科发展,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与弘扬,更是对国际学术舞台上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有力推动。
在文明互鉴中发展“绝学”学科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并强调“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
在获得立项的“绝学”学科中,中国古典学、西方古典学、中西古典学直指古典学研究领域,古典文献语言学、彝铭学、简牍学、埃及学也与古典学研究紧密相关。
“对作为中华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包括部分汉代典籍)进行搜集、整理和复原,是中国古典学学科的主要工作。”刘钊表示,中国古典学的内涵与“三古”密切相关,即“古文字(出土文献)”“古籍”和“考古”。“三古”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的源头、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开展“三古”研究,将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明辉煌的过去,从中汲取经验,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记者了解到,西方古典学发展较早,且已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许多西方知名大学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均设有古典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古典学研究人才。晏绍祥表示,古希腊罗马传统在今天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仍具有深远影响,比如国际上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讨论。面对这样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学界应积极发声,不能让研究完全由西方学者主导。
中西古典学“绝学”学科的提出与立项,展现了我国史学界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上的努力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认为:“古典学的研究范畴已由狭义的古籍文献整理与阐释发展为广义的人文思想的发掘与理解。传统的西方古典学有必要结合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因时而变,形成更符合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中西古典学。这门学科承载着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价值。”
谈及本学科与古典学研究的关系,华学诚表示,中国古典学无论怎样表述,其基础学科都是古典语言文字学,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小学”。“我们一直致力于古典‘小学’的时代化,并提出建设、发展古典文献语言学这一中国古典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广泛影响。”晁福林认为,中国古代青铜器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又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即使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也能通过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的设立,旨在推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学科长远发展。这些学科被称为“绝学”学科,正因为其与现实距离较远,研究的专业性要求与难度极高,研究队伍与人才梯队明显不足,亟须得到更多支持。
“目前,我国埃及学研究力量尚未形成规模化团队,该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研究和考察经费不足、多语种资料获取困难、科研平台匮乏等。”郭丹彤坦言,这些因素限制了埃及学的有组织科研与学术传承的梯队建设,亟须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支持与引导。
回鹘文献学、西夏学、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涉及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留下的重要语言文献资料。对此的研究不仅是探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环节。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介绍,近年来,我国回鹘文文献研究稳步推进,成果不断涌现。但回鹘文文献研究仍面临馆藏文献数字化程度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亟须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并给予更多支持。
西夏学作为20世纪初因黑水城文献发现而兴起的一门东方学学科,经历了跨国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杜建录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俄、英、日、法等国藏西夏文献的相继出版,国内外西夏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持续深入西夏历史、考古与语言文化的研究,是学界长期关注与努力的方向。
“满学研究在东北历史、清代历史研究与边疆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郭孟秀表示,满语文化的抢救、满语本体研究、满文档案整理与研究、满族历史文化研究,已成为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的特色学术传统。但他认为,现有研究团队的规模与成果还有限,未来仍需大力发展。
在与受访“绝学”学科带头人的交流中,记者深刻体会到他们对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的热切期待与高度认可。该计划如同春风细雨,为“绝学”学科的茁壮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扎实推动“绝学”学科建设
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绝学”学科研究人才、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是各“绝学”学科带头人的核心思考。郭孟秀表示,梯队建设无疑是“绝学”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利用黑龙江大学现有的满语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机制,确保满学学科后继有人、传承有序。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升满语文信息化水平,构建满文汉译的满语大模型,为满文档案的翻译整理与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降低满语文的学术门槛,为更多学者加入满学研究创造条件。
针对简牍学人才的培养,张德芳提出了详细规划。他认为,应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定期举办国内外简牍学学术研讨会与论坛,邀请知名学者参会,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应设立简牍学专项奖学金,激励优秀学生深入研究,同时设立科研基金,资助学生开展学术项目与活动,提升科研积极性与创新能力。此外,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对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与研究人员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工作热情与创造力。
当前,跨学科综合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趋势。“绝学”学科的发展不仅符合这一趋势,更由其丰富的学术内涵所决定。张政文表示,将致力于强化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学科交叉研究;实现本硕博与博士后的贯通式教育路径,吸纳多学科背景的学者,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同时,鼓励国际交流,提升全球学术影响力,为世界古典学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对于“绝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各“绝学”学科带头人早已做好准备。晁福林提出,要优先建立彝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彝铭学不仅需精通历史学、古文字学、器物类型学,还应掌握田野考古、科技考古与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同时,应完善学科资料库,目前金文与青铜器的资料库虽较为完善,但仍有改进空间。最后,充分利用彝铭资料,加强对先秦族群、国家治理、社会变迁等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
华学诚表示,学科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队伍建设,只有拥有足够数量、梯度合理的学科团队,才能保障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学科体系建设,本硕博贯通不仅是学科基础与前沿研究的需求,更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关键路径;三是学科理论建构,古典文献语言学应充分吸收传统学术精华,同时借鉴西方古典学的研究成果,促进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通过有组织、系统性的谋划,各“绝学”学科带头人将带领研究团队开拓更加深远与广阔的学术新天地。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成为新起点,为“绝学”学科的全面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绝学”不绝,“冷门”不冷,将从期望变为现实。在可预见的未来,“绝学”学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将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学术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