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人才培训班”学术报告之二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所长为学员做讲座

发布者:李雪发布时间:2024-01-14浏览次数:18


202419日下午,应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陈国科在田家炳教育书院317会议室做了题为《河西走廊汉唐考古新收获》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慕占雄副教授主持,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等甘肃省内文博单位研究人员以及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艳杰、吴兴翔老师等相关专业师生共计80余人参加并参与讨论。

陈所长表示,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早开展考古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陈所长首先介绍了黑水国墓群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情况。黑水国墓群地处张掖地区,年代自西汉中期至西晋时期,在墓葬形式、典型器物组合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陈所长表示,人类骨骼是最重要的考古材料,所携带的信息远超其他材料。借助出土的人类骨骼,可以对黑水国人群的性别组成、饮食习惯等问题做出准确解答。黑水国墓群的发掘对认识张掖地区的汉晋墓葬文化性质、城址和墓葬关系、张掖乃至河西地区的墓葬分期以及研究汉王朝对张掖地区的经略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陈所长介绍了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情况。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地处敦煌地区,墓地年代从魏晋至隋唐时期,其中以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为主。陈所长表示,通过对该墓群的人骨研究,揭示了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的男女比例、人群来源等情况。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的考古发掘对认识敦煌地区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墓葬文化性质、宗教信仰情况以及敦煌乃至河西地区的墓葬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陈国科所长介绍了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情况。陈国科所长表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主要分为大可汗陵区、白杨山陵区以及阳晖谷陵区。通过对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发掘,对认识唐代吐谷浑王族的葬制葬俗,初步廓清墓葬群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揭示了吐谷浑民族融入中原文明体系的历史事实,生动体现了吐谷浑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讲座结束后,陈国科所长与培训学员进行了积极交流,全体培训学员通过这次讲座对河西走廊的汉唐考古情况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