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刘绍刚先生应邀来校作题为《草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匆匆不暇草书”——基于简牍草书的考察》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张德芳老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康智杰书记、魏振龙老师、袁雅洁老师等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报告伊始,刘老师从文献到简牍,详细地列举了其中出现的“草书”指出在起源阶段草书多被称作“隶草”,而这些皆出于“斜体字”中。刘老师以里耶秦简为例,仔细地分析了从篆书到草书经过了哪些改造。随后,刘老师又以走马楼西汉简为典型阐述了草书的形成期的特征,且特别提出了草书的用途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刘老师提出,东汉中晚期为草书的成熟期,尤其着重介绍了一些西北地区的草书书法家,同时指出在这一时期逐渐产生了独立的书法艺术。最后,刘老师针对张芝“匆匆不暇草书”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强调草书经历了从一种草率简便写法逐渐上升到书法艺术这一变化,提醒大家草书的书写也应予以规范。
讲座结束后,刘老师为在场的学生答疑解惑,张德芳老师评价其为“同时兼顾书法与简牍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此次讲座也为简牍学科建设指引了新方向,具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