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再创辉煌

发布者:李雪发布时间:2022-12-31浏览次数:1022

——写在学校百廿校庆与学院建院十周年之际

历史文化学院    刘再聪  

《文史管窥》是历史系本科生发起并创办的刊物,诞生于1986年,至今已36年了。想起当年情形,仿佛昨日之事。今年是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历史文化学院建院10周年。回顾百廿年的发展历程与近十年来的建设成绩,我们既为学校走过的艰难岁月感慨万千,也为学科迎来的千年机遇感到欣慰。“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现借《文史管窥》一角,回溯往昔,展望未来。

一、西北师范大学带着“改革”的基因走过了曲折发展的120

1898年,清室实施“新政”,颁行《京师大学堂章程》。随之创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序幕。后戊戌政变失败,京师大学堂停办。1902年,京师大学堂得以重建,设速成、预备两科,后速成科分仕学馆师范馆1912年,仕学科更名北京大学,师范馆即为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由此看来,西北师范大学诞生于晚清改革新政的浪潮中,从孕育中就带有改革的基因。历史学是西北师范大学设置最早的学科之一,由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史地类”分科演变而来。在120年的岁月中,在改革中不断发展。1928年,历史系开始单设。19591961年,兰州大学历史系并入本系。2000年,历史系与中文系等共同组建文学院。2012年,历史系和敦煌学研究所合组历史文化学院。

迁兰州办学80年来,除了开设历史教育本科班之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先后开设招收旅游管理专科及本科班、现代文秘档案专科班、民族生本科班、历史与社会方向本科班,文化遗产方向本科班等。1960年,正式招收研究生。目前,人才培养涵盖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等方向,颁授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各层次的学位及学历,学科齐全、体系完备。可以说,西北师范大学带着改革的“基因”,以各种身份走过了整整两个甲子。期间,历史学科虽然与其他学科有分合,所设专业有增减,但一直坚持发展,不离不弃伴随学校走过120周年。

二、历史学科以斗志昂扬的姿态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从历史文化学院组建以来,历史学科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明显。追踪学术研究前沿,推出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2012年以来,学院科研项目申报和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产出取得了骄人成绩。先后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6项,其他国家级、教育部项目近40项。学术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3篇,在国内最具权威的社科类杂志《中国社会科学》上发文实现零的突破。《敦煌学概论》获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新文科视野下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甘肃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服从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2020年,“丝绸之路文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由历史文化学院牵头负责正式开班,这是目前甘肃省唯一一个人文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2023年,基地班整班将被派往雅典大学开展半年的专业学习。考古文博专业是学院研究生培养新的增长点,已经与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建立了13个专业实践基地。学生们多次参加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主持的田野考古发掘活动,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办学的基本原则。目前,中国史、世界史学科5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多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计划,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学普及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各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有不少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继续深造,并成长为知名高校及重要科研单位的骨干力量。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2022年,甘肃省实施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推动省属高校优势学科加快建设国家一流学科简牍学”作为“冷门绝学学科被列入其中。可以说,历史学科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巧抓机遇,乘势而上,历史学科必将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

“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史管窥》本名《史学新苗》,自创刊以来发行达36期。一批批“史学新苗”在此平台立意发文,滋生动力,得以管窥文史。“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我们忝列百廿师大学子之列,暂推敲千字,权作《文史管窥》校庆专刊发篇词,以誌前辈巨功,以励晚学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