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应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研究馆员在线上作了题为《近年甘肃考古新发现——仰韶至龙山时代》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刘再聪教授主持,张继刚、黄兆宏、张嵘、连菊霞、郑峰、张荣、杨芳、陶兴华、马军霞、梁珊珊、郝振宇、慕占雄、任雪杰、高嫣等老师及百余位同学参加了报告。
陈国科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近年来甘肃在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早期矿冶遗址考古、周秦戎考古、佛教考古、吐谷浑考古等领域开展的工作,系统梳理了甘肃地区从仰韶时代至龙山时代的文化发展脉络,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庆阳南佐遗址、灵台桥村遗址、马家窑遗址、寺洼山遗址等数十处重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突显了甘肃远古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中西文化交流等进程中的关键地位。
陈国科指出,圪垯川遗址揭示出黄河流域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仰韶文化早期三重环壕聚落,大量粟黍遗存的发现为探讨黄土高原西部在新石器时代粟黍农业的强化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房址、墓葬及中央广场等遗存的发现为全面认识该地区大型农业聚落的生产生活场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权杖头与石钺的发现为研究当时权利物化及可能存在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南佐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晚期大型都邑性质的高等级聚落遗址,环壕、“九台”、宫殿式建筑及大量特殊器物的发现,为实证中华文明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桥村遗址作为龙山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特别是大量不同形制瓦的发现,对探讨黄土高原地区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马家窑、寺洼山等遗址在冶金考古、聚落考古中均有重要的发现。
报告会最后,陈国科研究员热情地回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并就甘肃各领域考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