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举办2021金塔汉简暨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李雪发布时间:2021-10-15浏览次数:780


1011日,由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金塔县委县政府主办,甘肃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研究中心、金塔县博物馆承办的“2021金塔汉简暨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金塔县隆重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江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河西学院、河池学院、信阳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及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等科研院所的近60位专家学者,围绕“金塔汉简”“金塔长城遗产价值与保护利用”“金塔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金塔历史文化”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作为主办方,我校田澍副校长、刘再聪教授、李迎春教授、张连银教授、雷黎明教授、洪帅副教授、陶兴华副教授、魏振龙老师和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

田澍副校长指出,包括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大湾汉简在内的金塔汉简是研究汉代军事制度、基层管理、社会生活、尤其是研究关塞制度和边疆治理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研究其内容、揭示其内涵,对“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办学历史悠久,是国内简牍学研究最早和最持久的力量之一。发展简牍学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学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等相关讲话精神,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甘肃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的责任和义务。在西北师范大学与金塔县校地合作的模式下,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金塔的、甘肃的、世界的长城文化、简牍文化研究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谈了金塔汉简的学术价值,指出西北地区在汉代边疆管理、尤其是汉人思想观念中的特殊意义。认为包括金塔在内的西北地区是汉人建功立业英雄主义情怀和实现积极进取的个人理想的梦想之地。并分享了新文《居延“塊沙”简文释义》,认为“塊沙”实为“巍沙”,有关“塊沙”的简文是有特殊价值的环境史料,有助于准确理解汉代边郡士卒生活勤务空间的具体形式和汉匈军事竞争的若干细节,而丝绸之路史的地理背景考察,也因此可以得到更为生动的说明。

我校简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德芳研究员做了《弱水流域的两汉文明--金塔汉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发言。认为金塔作为汉简出土地和长城烽燧,是天然的博物馆,同大漠胡杨相映生辉,是金塔无以替代的旅游资源。保护好规划好利用好这些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将会给县域经济和文化建设带来多方面的效益。随着对如此丰富的汉简的进一步研究,金塔的文化建设成就必将汇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潮流,反过来带动金塔其他建设的飞速发展。

李迎春教授就“金塔汉简”的概念及其研究视角的价值做了分享。指出以今天的地名和行政区划为简牍命名的合理性,提出“金塔汉简”概念,并论证了其学理性。指出金塔地区在汉代主要是肩水都尉府和酒泉郡会水县辖区,这一地区作为河西走廊上众水会集之地,在汉代的重要性及独特地理价值。“金塔汉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居延汉简命名混乱现象的被动应对,更反映了对金塔地区在汉代历史地位的重新定位和认识,具有重新发掘居延汉简价值、主动解决汉代河西地区尤其是金塔地区区域史的积极作用,并对整体上深入居延汉简乃至西北汉简有重要示范作用。

刘再聪教授做了《长城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主题发言,认为长城是规模最庞大的文化遗产,长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融合史,长城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交往的桥梁与象征。纵观长城的修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发展的历程,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长城文化所蕴含的和平文化、精神象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历史依据。

雷黎明教授重点阐述了甘肃简牍的文字学价值,认为甘肃简牍反映了古今文字过渡时期的字体特征,有助于学界重新认识隶书、草书的形成时间,推动了通假、简化等汉字使用现象的研究。并对甘肃简牍未来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展望,提出应当建设甘肃简牍文字多属性、多功能数字化平台,建立甘肃简牍文字形音义谱系,开展甘肃简牍用字现象系统性研究。

张连银、陶兴华、洪帅、魏振龙等老师就金塔县王子庄的历史文化,长城与内地化、华夏化、西北化进程,地湾汉简和金关汉简的补释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精彩发言。

会上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交流了简牍文化、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