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培和

发布者:王梧霖发布时间:2023-04-28浏览次数:5465


侯培和,男,汉族,1989年12月生,甘肃古浪人。2014至2019年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翁有为教授。2019年获河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20年入职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4年3月-2025年3月挂职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曾任学院历史学系主任,现为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兼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区域社会史、中共党史、乡村史研究。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8项,在《河北学刊》《近代中国》《中国边疆学》《中国经济史评论》《苏区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 “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称号等荣誉。创办并运营微信公众号“历史学研究通讯”,目前拥有粉丝10万余众,为推动历史学学术传播与公共史学服务。

一、学术论文

1.《北伐前夕国民军与西北军政格局的演变》,《河北学刊》2017年第6期。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北农民生存状况透视——以甘肃省农村为例》,《中国经济史评论》2021年第2辑。

3.《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苏区研究》2022年第4期。

4.《西北抗战大后方烟毒治理——以甘肃省为例》,《中国边疆学》2023年第1辑(第17辑)。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摊派与农民负担述论——以甘肃为例》,《近代中国》2023年第2辑(第39辑)。

6.《南梁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北地区斗争实践的结晶》,《长征学刊》2023年第3期。(被《庆阳论坛》全文转载)

7.《深入推进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多元化进路》,《社科纵横》2022年第6期。

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地籍整理与绩效——以甘肃省农村为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9.《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的西北近代乡村史研究》,《社会史研究》2021年第2辑。

10.《中共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干部教育探析——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为例》,《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另载吴宏亮主编:《河南与近现代中国研究》第6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11.《烽火薪传:抗战时期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播迁及保存》,载尚季芳主编:《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12.《北洋裂变与政治革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军研究综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第7期。

13.《中共建政前后豫西地区的剿匪反霸运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14.《改革开放以来的彭雪枫研究综述》,《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15.《解放战争时期郑州专区的民众动员与支前运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6.《中国共产党建政前后豫西地区的剿匪反霸与社会整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17.《北伐前后地方军阀的生存状态——以豫西镇嵩军为例》,《天中学刊》2019年第5期。

18.《“弱种意识”与五四时期体育强国梦考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19.《讲好“南梁故事”,担当“培根铸魂”使命》,《丝绸之路》2022年第2期。

20.《西路军精神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独特地位与传承路径述论》,《丝绸之路》2023年第3期。

21.《<共产党月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团结报》2020年6月25日。

2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肃田赋经征积弊管窥》,《档案》2023年第1期。

23.《保护国粹,赓续文脉——抗战时期陈训慈与文澜阁<四库全书>播迁始末》(上、下),《中国文物报》,2023年3月28日第6版、2023年4月4日第8版。

24.《国家与其边缘视域下的丝路城市史研究——<现代国家与其边缘:近代兰州城市发展研究(1872-1949)>评介》,《档案》2024年第4期。

25.《谢觉哉在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期间的活动》,《团结报》2024年11月21日。(被“新浪财经”全文转载。)

26.《抗大师生的校园日常生活》,《团结报》202565日。(被“抗日战争纪念网”“红色文化网”“新浪财经”等全文转载。)

27.《灾荒、经济与民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北乡村透视——以甘肃省为中心的考察(1928—1937)》,《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5年第2辑。

28.《重读<武汉沦陷史>感受正义力量》 ,《湖北日报》20258月15日第19版。

项目

(一)科研项目

主持

1.2023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西北抗战大后方红色报刊对“中华民族”的书写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3-GMA-002),在研。

2.2022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抗战时期甘肃进步报刊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022YB049),在研

3.2021年甘肃省社科联项目:西路军事迹和精神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独特地位研究(项目编号:21ZZ07),已结项。

4.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校史研究中心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领导群体治校理念资料整理与研究(1939-2020)”(项目编号:XSYJ-2020-10),已结项。

5.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一般项目:“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农民贫困问题与政府治理研究——以甘宁青三省农村为例”(项目编号:NWNU-SKQN2019-19),已结项。

7.2024年甘肃省社科联项目:“甘肃红色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的实践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4ZC21),主持,在研。

8.2024年度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近代甘宁青农业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912-1949)(项目编号:NWNU-SKQN2024-04)”,在研。

参与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省制变革与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ZD232),在研。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及研究(项目编号:19ZDA218),在研。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近代省制研究(项目编号:19AZS011),在研。

4.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者资助项目:近代地方政府研究,已结项。

5.河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乡村治理视域下的河南省农村整社问题研究(1953-1962)(项目编号:2018CLS021),已结项

6.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河西走廊通史”,在研。

(二)教学项目

主持

1. 2025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历史学专业建设优化与实践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 (项目编号:GJJGB067,在研。

2.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中国近代史”,已结项,优秀等级。

参与

1. 2025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题(委托)项目:“甘肃省高校优质共享智慧课程建设政策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GJJGC011),排名第4。

2. 2025年甘肃省省级基层教学组织:“中国史教研室”,排名第4。

3.2025年西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团队:“西北出土文献与丝绸之路信史教学团队”,排名第1。

4.2024年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向西向下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西北边疆地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40年的构建与实践”,参与人,排名第9。

三、学术著作

张俊宗刘仲奎主编;尚季芳副主编:《西北师范大学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参与撰写部分章节。

四、主讲课程

1.《中国近代史》(本科生)

2.《中国近代史》(研究生跨专业)

3.《史学论文写作》(本科生)

4.《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本科生)

5.《中国现代史课程(慕课)》(智慧树网上线,本科生)

6.《中国现代史》(本科生)

五、获奖情况

1.2024年,获得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荣誉称号。

2.2025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3.2025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奋进新甘肃·党课开讲啦”微党课大赛优秀奖。

4.2025年,入选西北师范大学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第二十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5.2024年,入选西北师范大学第一批年轻干部“火炬”培育计划。

6.2024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7.2023年,入选西北师范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资助计划”。

8.2023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第四届“争做新时代好老师”师德演讲比赛二等奖。

9.2023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0.2024年,指导学科历史硕士生获得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首届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